sub-banner
半岛彩票·中国核能协会专家王炳华:高质量推进核电项目企地融合发展 发布日期:2024-11-24 01:46:08 来源:半岛彩票官方网站
公司新闻

半岛彩票

  网讯(记者刘雪)公众沟通是始终伴随核能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主题。推动核电项目企地融合发展,是核电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任务。9月5日,在福建福州召开的中国核能行业协会2024年夏季核能公众沟通交流大会上,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核能公众沟通委员会主任王炳华作主旨发言,从六方面提出建议,进一步高质量推进核电项目企地融合发展。

  “企地融合发展要发挥规划引领作用,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,做好区域发展与核电发展规划的深度融合。”王炳华说。

  核电企业应主动作为,发挥主动轮作用,积极带动核电集团各产业板块及核产业链上下游同步谋划,从核电装备制造业、核电服务业、核技术应用产业、核电文化旅游业、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,统筹考虑核电项目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问题。特别是抓住核电项目前期的有利时机,及早编制核电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规划,推进项目能够顺利落地的同时,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。

  核电企业与地方政府相互配合,做好企地规划有机协调。核电企业要充分解读区域经济发展及相关配套规划,制定核电项目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专项规划,包括核电产业发展规划、空间规划和全产业链规划等,避免与地方政府原有规划理念冲突。

  王炳华表示,建议地方政府统筹主导,抓好企地融合长远谋划,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,坚持规划引领,在制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时,主动将核电产业规划纳入其中,为核电建设提供政策和资源支持,为核电企地融合发展提供坚实基础。按照市场化规则,政府搭台,企业唱戏,实现优势互补、合作共赢。

  “从核电项目选址阶段开始,核电企业就要与地方政府共同探索经济融合发展模式,建立长久稳固的利益共享机制。”王炳华说。

  参股核电项目是地方政府共享核能发电收益的长效稳定合作机制。王炳华表示,建议探索推进核电企业引入地方资本参股机制,共享核电发展成果。通过核电项目建设和全寿期的生产运营,夯实地方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,通过引进核电相关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升级,通过采购核电配套服务促进当地民众就业。

  核电企业可结合核电项目建设需要,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。结合核电项目大件运输及核应急等需求,通过建桥、修路,力所能及改善路网结构,优化周边交通设施,提升城镇脉动活力。结合项目施工准备需求,改建、扩建供水、供电线路和设施,解决城乡居民用水、用电难题,提升市政能力。结合核电项目建设、运营期间职工的生活需要,建设教育医疗、文体活动、大型商超等场所,以人为本,提升区域服务能力。

  核电企业协同地方参建单位,培育区域核电产业服务集群,将地方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服务商纳入核电企业供应商库,支持地方企业参与核电工程、物项和服务采购。建议地方政府统筹规划核电项目建设期和运行期所需临时组装、加工、修配的厂房和物流堆场,以及第三方基建和的生产生活综合服务设施,向核电企业和承包商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。

  核电项目具有较高的系统集成与创新属性,通过建设核电项目,可以带动有关设备制造、土建安装及运行维护配套产业形成集群,促进高端加工产业、一体化能源基地项目落地配套发展。此外,核能供热、供汽等综合利用价值更加凸显,也为核电项目开展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。

  王炳华表示,核电项目可发挥技术、资金、管理及人才等方面优势,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,与地方政府共建科技产业园,因地制宜引进能源电力装备制造业、核技术应用和服务等上下游产业落地,培育战新产业,壮大地方低碳经济规模。可结合地方资源禀赋,研究共同开发建设核蓄一体化、深远海风电、集中式光伏、波浪能等清洁能源项目,在乡村推广分布式光伏,开展农光、渔光互补示范工程,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,培育壮大低碳经济,提升地方“碳资产”竞争力。

  “做好企地规划对接,实现地方产业耦合发展。”王炳华表示,核电项目可向石化、化工等园区提供高品质、稳定连续的清洁蒸汽,助力国家大型化工基地、大型工业基地建设。

  同时,王炳华建议积极拓展核能综合利用,探索核能海水淡化、制冷、制氢等多种应用形式,服务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,进一步深化核电项目与地方产业的深度融合。

  核电企业要立足“生态文明建设”理念,按照“严格管控、生态优先、节约集约、海陆统筹”的原则,建设环境友好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核电,在保持生态自然平衡基础上,实现核电项目与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共生融合。

  王炳华表示,要将生态作为贯穿核电站设计、建设、运营全周期的核心理念,以资源占用最小、环境影响最低和社会和谐最佳来规划建设核电。通过优化设计方案,缩减用海面积,开展沙滩岛礁保护,最大限度保护海洋生态环境,确保项目与周边自然资源环境和谐共生。同时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,强化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,增强绿色低碳产品和服务供给,努力引领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。

  要积极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保护项目,打造环境保护品牌。在核电项目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,核电企业要严密防控环境风险,严守生态保护红线,积极承担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。结合区域环境特色,力争每个核电站打造一个环境保护品牌项目。

  积极推广核能清洁供暖,改善地区环境质量。核能供暖已被验证为“零碳、清洁”供暖的可行方案,不仅显著改善地方取暖季的环境质量,还降低了百姓的取暖支出。

  王炳华建议,有关政府部门、地方和核电企业要坚持系统思维、合理布局核能居民供暖,充分发挥核能供暖优势,扩大核能供暖规模与供热面积,在更大范围内实现“温暖一座城、湛蓝一片天”。

  同时,建议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,探索建设海洋牧场。核电企业要开展全范围长周期生态环境调研,对核电项目周边生物多样性、生态敏感点、海水水质和海洋生物、陆域动植物等情况进行调研分析,有效监控项目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度,消除公众对核电项目顾虑。探索开展核电海上温升影响区域养殖试验,改良、繁育适宜养殖品种,提高核电周边养殖收益。

  核电企业要主动融入并适应所在地的文化环境,传播核电优秀文化,通过文化交流,实现核电文化与地方文化的相互融合、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。

  王炳华建议,加强政企文化联建共建。探索建立政企高层为领导小组组长的联建共建组织,定期召开会议,学习党的理论、政策和核能相关政策及知识等,研究项目推进和双方关注的问题,建立交流平台,增进双方互信。

  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建设。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核电元素,创造易于传播、易引起地方和公众共鸣的品牌文化或者文创产品,加强各方认同。

  通过开发文旅项目增加“核”吸引力。发掘地方旅游资源,结合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,开发核能工业特色旅游,通过建立核能科普中心和景区宣传橱窗展示核能历史、核科技和技术,增加文旅项目“核元素”,提升地方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。

  王炳华表示,核能企业要切实承担企业责任,从安全信息披露、诚信透明沟通、保护生态环境、促进人文发展以及带动社区进步、热心社会公益等度营造和谐的“邻里关系”。通过开展“改善民生”“奖教助学”“慰问关怀”等多种形式的社区活动,支持社区发展。

  要注重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,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培养、安排、使用当地的劳动资源。考虑优先录用符合条件的本地学生,在核电项目当地,通过奖教奖学、政策保障等方式,有意地引导当地学子报考核电相关专业学校,毕业后择优录用本地核电企业。为当地提供就业技能培训,助力地方人才就业整体提升。

  支持战略,就近开展社区帮扶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战略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,结合中央企业定点帮扶工作要求,争取从核电周边选择对口帮扶地区,形成区域示范效应,更好地促进区域和谐发展、共同致富。

  截至2024年8月底,我国商业运行核电机组数量已达56台,总装机容量5808万千瓦,位居全球第三;在建及已核准核组数量达46台,装机容量约为5505万千瓦,规模继续保持世界第一。

  “推动企地融合发展是核电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。”王炳华说,一个核电项目从开工建设到退役治理,全寿期要经历近百年。核电企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不仅依赖于企业自身坚持安全第一、质量第一,还依赖于地方政府和社会公众的支持,营造“知核、亲核”的良好环境。